鹤岗市第十三中学 校傲江湖·心语心苑 考前辅导篇王立玲 十三中心理主任高级教师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第十三中学的心理健康主任王立玲,随着中考的临近,有些学生也越发的紧张,家长也为此担心,不知所措。今天我就针对中考考前的心理问题,为家长和同学们做以下的辅导,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中考,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在考场上,不仅仅要比知识,还要拼心理,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你成功发挥的关键。一位教授曾根据他多年以来的考证,发现如果有两位掌握知识几乎等同的学生,在考试时心理状态的好坏能够使考试成绩相差60分,多么可怕的数字呀,因此我今天有必要对如何调整好学生的考前心理状态进行一次专题辅导,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一种更健康、更自信、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首先,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来正确的面对中考 初三的学生可能都有切身体会,当进入到冲刺阶段,学习上都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三多一少”,即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休息少。大考小考周周有,甚至天天有,考好了皆大欢喜,考不好来自于家长、老师及自己的压力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能力、理想产生怀疑,失去前进的信心。去年,毕业班有个女孩,平时成绩挺好的,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家长对她的期望很高,她自己也非常的重视中考,就在中考的前两天她竟然出现了呕吐等肠胃感冒症状,家长以为是感冒了,打针、吃药都没有缓解这种症状,实际上是她心理压力过大,考试前过度紧张焦虑所引起的。所以这里我要告诉家长和孩子,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中考,中考只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选择,一次人生的挑战,作为家长的您,不要把您对中考的恐惧传染给孩子,也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您过高的期待压力之下,要让孩子远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这样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其次,克服中考前的紧张心理。 初三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一年来始终充满一种紧张的中考气氛,同学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压力,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交际障碍。有些考生会出现失眠、情绪焦躁、学不进去、容易遗忘等问题,这时的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树立自信,稳定心态,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十分必要。在学习生活中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记得去年和初三的班主任聊天时,她提起了本班的一个小男孩,平时成绩一般,中考的成绩却考得出人意料,从班主任那了解到这个孩子非常自信,每天都对着镜子激励自己说:“我要考一中!”背着书包离开家,家长都会说:“儿子,加油!”来到学校还要班主任给他打气:“你一定行”。最后刚考完试,分数还没出来,他就自信的说:“我考上一中了”结果分数和他说的一样。这件案例就说明了孩子的成功源于自信,积极的暗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还可以用科学减压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如:考生可以和父母、亲朋好友们来说出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宣泄压力,还可以用听音乐等方式来舒缓情绪,制定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习,还可以采用呼吸法来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考前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站立,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心想:放松、放松。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通过和同学们接触我觉得现在同学们不怕考试,怕什么?怕公布考试成绩,怕考试失误,怕考得没有上次好。现在我告诉大家,在中考前充分暴露自己的失误是件好事,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发现了漏洞就及时补上。考试之后,不必太过于计较分数和名次。应该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了,可以将这些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点、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另外你还要学会通过分析成绩,对自己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过多地抠偏题难题,不要押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孤立地强记硬背。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让自信扬起中考的风帆。千万不能为了复习而突击熬夜,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学习之余,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有利于大脑的休息,提高心理素质。充足的睡眠能使自己精力充沛,情绪稳定,保持敏捷的思维。 如果焦虑、烦躁的情绪比较明显,可以做些有氧运动,适当地跳跳绳、散散步、踢踢毽、跑跑步、还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等,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挺胸抬头、精神抖擞,显得非常自信,以获得一天的好心情。有的家长要是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适合孩子,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我们心理辅导室准备了一些放松训练的音乐,这种音乐特别的回归自然,听后能达到非常放松的状态,如果家长有需求,请反馈到班主任那里,由班主任统一到心理辅导室去拷贝。 再次,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中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前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则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应按原来的时间作息。 另外,考试有几点注意事项 1、发卷子后要从头到尾看一遍,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一看第一题简单,就忙着去做,你放心一分钟之后再回来做题,一定是不会忘记的,而且效率会更高。 2、自己没答完听别人翻卷子声音就着急,你要知道有的同学喜欢先答后面的大题,他们很可能第一张没答完就去做下一张了,所以你不要着急。要稳住自己的心态。 3、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定势就是人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情境做出反应,例如:这种题型我平时总不会,这次肯定不会,一定得不到分了。这种想法千万不要有,应该安慰自己,这种题型我做过,想象老师讲的时候,至少听懂了一部分,这样就会增强信心,以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做题。 4、把考试当成老师平时留的作业,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经常后面的大题都做对了,而前面简单的小题马虎出错,这里除了不细心一方面外,还有就是没有进入考试的状态,要在考试前做深呼吸,闭一会眼睛,全身放松,然后,把考试当成老师要留的作业,这样就进入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相互促进的,微笑使人充满信心,考前与考中露出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最后,家长要努力协助孩子度过中考 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足够的营养,健康的饮食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物质基础,由于考前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对食物有一定的排拆。因此,做父母的在这个阶段要辛苦一些,要经常变着花样,做不同的口味食物来刺激她的食欲,使其营养得到了满足,孩子的体力和心力才能达到平衡,不会因为生病而影响学习,但是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和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 注意孩子的饮食同时也要白癜风哪里治疗好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