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岗市东部的鹤矿集团益新煤矿(原新一煤矿),有一座曾经令鹤岗人为之骄傲的煤矿标志性建筑——新中国第一座竖井。 鹤岗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 鹤岗煤田的形成约在四千多万年前晚侏罗纪初期,为远海内陆断盆地型煤田。鹤岗煤田发现于年,年正式开采。年成立东北国人第一矿——兴华煤矿有限公司,开始露天开采。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将鹤岗煤矿纳入了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掠夺式开采。 年8月日本战败,鹤岗煤矿获得解放。12月1日成立了鹤岗矿务局,鹤岗煤矿回到了人民手中。 自年开始,鹤岗矿务局就在东山东部区域自行勘探煤炭的分布及赋存情况,后由东北煤田地质勘探总局队继续进行地质勘探。直至年,根据勘探结果提出最终的补充地质报告。报告表明,井田范围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9个可采煤层,煤层倾角在18度至36度之间。修改后的地质储量为万吨,工业储量万吨。煤质以气煤和焦煤为主,发热量高,低硫低磷,是良好的动力煤和冶炼用焦煤。根据区域内的煤田地质情况和当时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此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竖井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国家把这个项目称做“东山竖井”,并列为“一五”计划由前苏联援建的项重点工程之一。 东山竖井,是苏联煤炭工业部矿井设计总局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由鹤岗矿务局自行施工建设的。承担这个项目施工的是鹤岗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当时这支施工队伍刚刚组建,就担负起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化竖井建设的艰巨任务。年9月20日破土动工时,苏联派来专家组在现场指导工作。时任处长的于洪恩带领这支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历时5年时间的施工建设,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并于年9月20日将这座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的东山竖井建成移交生产。由于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竖井,在投产后被国家煤炭部命名为“新一煤矿”。 东山竖井的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年9月,李乐亭和李庆萱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时,在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李乐亭的笔记本上题词“希望鹤岗煤矿立井尽快建立起来增加生产!”周恩来、李立三等领导人都签了名。 年9月20日,东山竖井移交生产。在移交生产典礼大会上,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徐达本、东北煤炭管理局副局长蔡斯烈、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鹤峰、中国煤矿工会主席金直夫和苏联代表团团长布洛斯基等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移交生产典礼大会十分隆重热烈,大会以鹤岗矿务局全体职工的名义给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发了致敬电。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新一矿经过多次改扩建,使得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到年11月,经过多次整体改造及局部优化的东山,设计能力提高到了年产万吨。 这座令世人瞩目的东山竖井,由主井和副井两个并列井架组成。其主井深为.1米,净直径6米;副井深.2米,净直径7米。竖井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砌筑。主井用作出煤及通风,副井用作升降人员、输送材料及通风。这座竖井所安装的绞车、主扇、压风机、提升箕斗、罐笼以及采煤机等主要设备均为苏联产品。当年施工总概算万元,截至移交当年完成投资为.9万元。在工业广场还建有联合福利大楼,工人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以后乘罐笼下井,升井后在更衣室内洗浴、照射太阳灯、更衣。这在当时是国内最先进的系统。 为了使中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移交生产以后能够掌握这座新型矿井的技术,中苏两国商定,派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苏联学习培训,学习苏联的煤矿管理方法、采掘技术、各种矿山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故障的处理等等,培训期一年。前去学习的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如回国后任鹤岗矿务局副局长兼新一矿首任矿长宋肖颂;回国后任新一矿第一任总工程师于兴隆。 东山竖井在生产期间,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为鹤岗历史谱写出壮丽的篇章。由于她的诞生,第一次把鹤岗的名字推向了世界。这座为祖国煤炭生产建设服务了50多年的新中国第一座竖井,目前仍然井架矗立,天轮旋转,在重组后的益新煤矿生产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殊意义的新中国第一座竖井,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座具有提升和通风功能的井架,它俨然成了一座走进煤矿、认识煤矿、了解煤矿,并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煤矿标志性建筑。 来自新浪博客:紫气东来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黑龙江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gangzx.com/hgsls/3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