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新闻联播

“今年暑期,许多大学生深入基层教书育人,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有人支教在他乡,也有人奉献在故土。希尔艾力是上海交通大学赴新疆基层社会实践团的成员,这个暑假他回到家乡和田,与巴克墩村小学的孩子们朝夕相处。

一点一滴的鼓励逐渐让支教队员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每天放学后,9位上海交大的支教队员还开设了一门特色足球训练课,带孩子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年8月13日《新闻联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战风斗雨,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步步勇毅前行,书写了光照时代的历史篇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建成小康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号召。上海交通大学历来鼓励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奉献青春。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本次实践团队油然而生。

正值盛夏,上海交通大学“情系新疆·践行使命”赴新疆基层社会实践团历经长途跋涉,抵达距上海近四千公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塔瓦库勒乡。作为交大首支赴南疆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的团队,旨在与地方基层长期合作交流,为南疆发展注入持续的交大力量。实践团为年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由学指委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王冲、热米拉·阿扎提、赛福鼎·阿力木带队,来自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级硕士研究生阿力木·安外尔担任团长,实践团成员由九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组成。实践团在当地开展为期两周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小学国语教学、入户基层调研等多项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社情民情,实地探寻新疆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工作最前线。

主题政策宣讲

7月30日,在驻村工作队的统筹协调下,实践团成员希尔艾力·努尔麦麦提和努尔古再丽·阿力木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心准备的宣讲。

希尔艾力·努尔麦麦提是和田墨玉县走出来的交大学子,他以知识改变命运的自我求学经历给乡亲们讲道,“在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下,只要勤奋学习就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要始终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他发自肺腑的分享鼓舞了乡亲们,赢得阵阵掌声。

努尔古再丽·阿力木也是自强不息的新疆学子的代表。她坦言,自己的学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没有考上新疆内初班,当时哭了很久,在母亲的支持下决心努力学习,最终收到了三份高中录取通知书,但我还是选择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在内地高中老师的悉心教育和热切关心下,天道酬勤,考入交大,实现了求学梦想。

入户调研

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实践团走访了包括4户贫困户在内的6户村民家庭。村民们用新鲜采摘的葡萄、核桃热情接待实践团成员,一位维吾尔族妇女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讲到,“你们就是我们的亲戚,亲戚来家做客,我们就要热情款待”。谈到工作队进驻以来的变化,当地村民纷纷表示称赞。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围绕政府的政策,如异地搬迁、教育升学补贴、就业引导、居住补贴的优化引导等,对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直观的认识。

初入巴克敦小学

巴克墩小学系全乡11个村级小学之一,现有在校生人。初进巴克墩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排平房、泥土操场和正在兴建的教学楼,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为这所简陋而干净的小学增添了不少活力。该校共六间教室位于其中的两幢平房,食堂和教师办公室在另一排平房。走在路上可以听到小朋友们在支教老师们带领下的朗朗的读书声。据了解,虽国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室里没有任何多媒体设备,因为正在修建新的体育场,孩子们课间娱乐场所也仅限于平房教室前的一小块泥地。作为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该校也是南疆基层教育现状一个缩影。实践团成员牙里亲·亚力昆表示,作为来自新疆的交大学子,希望尽己所能,通过传授知识为当地学生带来希望。

社会实践基地挂牌

7月3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钱文韬一行专程来到塔瓦库勒乡,与自治区团委驻巴克墩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自治区团校党委书记许有龙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巴克墩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入户日记

“除草、喂牛、伐木,

交大人住户同吃住,

劳动也不落。”

在塔瓦库勒乡的这些天里,除了协助巴克墩小学开展教学工作,实践团一共走访了五个村子。走访期间,实践团成员入户拜访了贫困家庭,还与扶贫第一书记、自治区团委驻村工作队进行了座谈交流。每个村子有相似的脱贫任务,但结合实际情况,却有着不尽相同的举措,这使得每次走访都收获满满。而住户经历,对他们来讲,有着更全面的体验和更丰富的收获,可以说是实践团从村民身上扎扎实实学了一堂课。

对“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来讲,住户参与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去年,新疆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活动是“访惠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有着积极作用。对大多数实践队员来讲,这还是第一次。

8月7日晚,实践团在巴克墩村村委会门口集结,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大家不仅带着笔和本子,还带着洗漱用品和背包。在自治区团委驻巴克墩村工作队的安排下,实践团师生分别在6户贫困家庭中开展了一天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

阿依努尔·阿卜拉努尔古再丽·阿力木

从昨天晚上入户到今天下午离开,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巴克墩村村民的热情与勤劳。我们入户的家庭为单亲家庭,一家五口人,最小的孩子是5岁。得益于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作为户主的母亲还是顽强地撑起了这个家。交流中我们还得知,她刚做完手术,出院才两天,所以我们主动做起了家务、农活。打水,花生地除草,喂牛羊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农活,虽然天气炎热,但想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减轻这位坚强母亲的负担就非常喜悦。

麦吾兰江·阿不都瓦衣提希尔艾力·努尔麦麦提

与艾则孜哥哥深夜畅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之前在广东从事干果生意,收入稳定,他不时地感谢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和关怀。

返回家乡后,他重拾祖传技艺,成为当地木工带头人,为庭院改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他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种植辣椒和花生,进一步改善了家境。他的辛勤劳作、多才多艺,让我们看到了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阿力木·安外尔程睿杰

晚饭后不久,夜色逐渐浓了起来,巴克墩村一改白日里的燥热,天气凉快了许多。按照先前的安排,我们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来到村民家中。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虽然不懂维吾尔语,但还是能感到宾至如归的亲切。在简单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作为上世纪末就搬迁到本地的几户家庭,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30年。虽然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残疾的儿子,但他们全家人还是相亲相爱,积极地生活着。大叔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除了盖安居房、补贴牛棚、发放牲畜等,大叔还提到了自己的孙女就在我们支教的小学读书,小女孩很喜欢支教的汉族老师。

虽不富裕,但这户人家十分友善。刚刚入席,大婶就端上了切好的西瓜。得知第二天早晨要早起放羊,我们赶忙说要一起帮忙,大叔说怕我们不习惯,笑着没答应。

在沙漠边缘的土地上,野草的生命力出奇的强,而且总会长在花生苗的附近,拔起来还是很不很容易的。忙活了一个上午,我俩搞定了几垄,没想到自己效率这么不高。这些杂草也没扔在地里,大叔说可以捡起来喂牛羊,包括一些修剪下来的枝。大叔好几个孙女一起来帮着捡草、投喂,小小年纪十分懂事。

虽然劳动时间不长,体验维吾尔族老乡的一天,我们感受颇深。党和国家对南疆极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意义非凡,而驻村工作队把政策一点点落到了实处,细微之处体现的作风,以及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从老乡身上看到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也是这片土地摆脱贫困最持续的驱动力。

牙里亲·亚力昆祖力牙尔江·亚合甫

与驻村干部一起到达村民家时,出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老大哥。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户村民家里有五口人,最大的孩子在上小学五年级,最小的出生才三个月。今年年初,他们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住进了安居房,大叔介绍说,自己每天都会去村里的工地打工,妻子一般留在家里干农活。为响应村里脱贫攻坚号召,家里种植了花生和辣椒,由于自己身体状况欠佳,对田地疏于管理,作物长势不尽人意。

聊到孩子时,大叔大婶希望他们能继续深造,去内地好的大学去学习前沿知识。我们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介绍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告诉他们不要有后顾之忧。

一大早,大叔就去了工地,大婶留在家里带孩子。吃过早饭后,我们帮大嫂干起了农活,进花生地之前,大嫂悄悄为我们准备了手套,当我们累得直不起腰时大嫂还是干劲十足。简单的午饭后,我们一起完成了两亩地的工作,能为这个家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虽然有些疲惫,我们心里很满足。

入户时间虽短,我们的收获却很多。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的人,都值得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热米拉·阿扎提

我在驻村工作队两位队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住在巴克墩小学附近的一户农民家中。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大婶,我们亲切地称她为“阿恰”(维吾尔语里表示“大姐”)。她邀请我们进里屋还说给我们切西瓜吃。看到天色已晚,大婶赶忙招呼我们“你们工作一天都累了,吃完西瓜赶紧睡吧。我们给你们把床铺好。”

我们都明白,干了一天农活的大婶其实比我们所有人都累。为了不劳烦她,我们便自己把床铺好开始休息。夜里,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聊天时了解到,他们入户不只是简单问几句“收入多少”、“有什么困难”,他们一边走村串户,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一边挽起衣袖帮助村民喂牛,喂羊、提水、烧火、做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二天一早,我便开始跟着大婶干农活。大婶家的后院种了白菜、大葱、辣椒和花生。我们花了一上午在花生地理除杂草。第一次下地干活的我,已经快直不起腰来,大姐动作非常利索,除完杂草全家人一起出动,开始修盖房顶以防漏雨。

就是在这样的辛苦劳动中,我们亲身体验了村民的喜与忧,也是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与他们交上了朋友,听到了真话实话心里话,并了解了到精准扶贫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最后想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工作是干出来的,百姓的认可也是干出来的,心存百姓才能锤炼出务实肯干的作风。”

祝愿巴克墩村的明天更美好!

赛福鼎·阿力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通过亲身参与为期一天的住户,我在农民身上看到了“四个伟大精神”的烙印。贫困从未阻挡他们前行的道路,贫困从未消弱他们的意志。正因为,贫困路上的脱贫干部和贫困户具有伟大奋斗精神,全国上下才能在年实现脱贫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了全区号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初心,在和田地区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我找到了属于这个新时代、属于我自己的“梁家河”。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经过为期14天的南疆基层实践调研,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成现实,愿巴克墩村越来越好!愿巴克墩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最后我想用人民日报刊发的“宣言”署名文章《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中的内容表达住户心得: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方吟啸且徐行”,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

行万里路知中国情

今年夏天,上海交通大学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以及部分境外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今年交大暑期社会实践超过人次参与,位教师参指导,通过将社会实践导论课、分论课等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相结合,上海交大优化社会实践板块设计,鼓励学子深度参与实践,力求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最东去往黑龙江佳木斯,最西去往新疆喀什,最南去往海南三沙,最北去往黑龙江鹤岗……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遍布着交大学子的足迹。截至目前,上海交大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超人次分赴全国各地和部分境外国家、地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交大学子在路上!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gangzx.com/hgsjj/51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