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浮游纪 鎌仓日和(上)》 三人沿着高校前站的路口一直往北走到高校的后门,与灌篮中的“湘北高中”相反,真实的学校叫做“湘南高校”。并无入校的兴趣,于是返回路口。三人再做商议,决定先去看大佛,于是搭江之电往回坐到长谷站,出站向北直奔大佛所在的高德院。 途遇长谷寺,未进,现在回想起很后悔,那是川端康成写《山之音》中的一个场地。入高德院,碧蓝的天空下正坐着那座阿弥陀如来佛,寺内清幽,佛祖安详,许是被镰仓大佛的“大”字给吊足了胃口,或者我是从西土大唐而来,我总觉得这尊阿弥陀佛萌萌哒,却感受不到他的品相庄严。之前在四川看乐山大佛,入眼那一刻,耳边自带“唵嘛呢叭咪吽”的伴奏,那与山齐高,足踏江海的气势,在我心里自然成了“大佛”的标准。乐山大佛通高71米,而眼前这座区区11.3米的大佛,让我感觉很接地气,亲切十足。于是心里又调皮起来,三个人轮流跳向空中盘腿定格,欲与大佛试比高。我佛慈悲,顽劣莫怪。 镰仓大佛虽不及乐山大佛雄伟,时间也不及乐山大佛久,但也是历史极其悠久的大佛。年初建时确实是木制大佛,六年建成,建成后仅三年就被台风所毁,后又重新用铜铸,才抵挡了之后一次次的台风,但是年后,年一场海水倒灌毁了寺庙大堂,从此就变成了露天佛,至此又经五百余年的风吹日晒和无数次修缮,确是难得。正冈子规的俳句“火焚而不毁,雨淋而不朽,镰仓露天大佛,或许是永恒的佛”与老舍先生的诗“十丈庄严百炼身,几朝劫火泪成尘。东方今日东风起,谁道樱花无主人”想来都表达了一个意思——镰仓大佛不容易啊。 拜别大佛,我们师徒三人一行返回到了长谷站,本打算徒步走到极乐寺的,但是我在路边看到了去往“镰仓文学馆”的路引,文学馆按计划是第二天一早去参观的。但是都走到这里了,便决定改道先去文学馆。 坦白讲,此次疾行日本,并无太多的安排。除了重走《海街》之路,必去的计划只有吉卜力美术馆和镰仓文学馆。一个地方,让人神往的绝无可能是一方风景,等到风景都看透,陪你看细水长流的只有你和你心中长存的向往。召唤你站在那个地方的,有诗有歌,有书有电影,或者是父母回忆中的一句话,甚至于是杂志中的一张不起眼的照片,其实终究是你看文艺作品时的心情。太宰治在《惜别》里写过“如果没有文艺,世界将满眼空隙。文艺可以把不公平的空洞,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地填满”。镰仓可以说是日本现代文学之都,在镰仓于我心中只是一个美好的小火花的时候,是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把我对镰仓的向往燃成热火,即使这座海边小城在那些作品里只是寥寥几笔的提及,也让我迫不及待的想来这里看一看。于是摆设了很多日本文豪原稿和私人物品的镰仓文学馆,更是万万不可错过的旅途驿站。 文学馆是由加贺百万石藩主,前田利侯爵家在镰仓的别院改建而成,傍山而建,极其幽静。从正门入,是绿荫青翠的甬道,路旁有近代俳句诗人正冈子规的俳诗,然后穿过“招鹤洞”就能看到文学馆的欧式洋楼主体建筑,楼前有西式庭院特有的空旷草坪。光是这一处风景,私以为就值回日元的票价。 我所涉猎的日本文豪名字,几乎都与镰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馆所在的前田利侯爵家的别院,这里也是三岛由纪夫《春雪》里的“终南别墅”,他形容这里“放佛沉睡着远比这里的时间缓慢的另外的时间”……从昭和时代起的“镰仓文士”群像,不仅仅包含了文豪,同样有小津安二郎这样的和氏电影宗师,我自以为对关于镰仓的文艺作品已经如数家珍,然而站在文学馆主楼大厅里,捧起文学馆的小册子翻看,发现所列的场馆展示的文人,我竟有十之有九都不曾耳闻,不由的惭愧。因此整个游览过程,也只是寥寥几处展示让我有少许兴奋,其中尤以看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川端康成的《雪国》原稿让我激动不已,于是很没素质的偷拍了两张照片。 文学馆不大,上下两层几个展厅转完不足半个小时,基本上就是漱石和康成两地各10分钟,剩下10分钟用来走路,这么个游览历程。回到入口的大厅,重新饶有兴致的翻看各种小册子,发现一个讲解镰仓文学历史的小册子很有意思,它的背面有个地图,标明了著名的文人都在镰仓哪里居住过,大部分都分布在鎌仓站往东山林中的各个寺庙中,以后可以按图索骥的拜会一下不同的文人故居了。之后买了一些文人纪念册,价格不菲,估计日本人自己都不屑要,结账的时候款台服务生的惊喜表情出卖了她,简直就要跪下来感谢我。看来这次是装了一个性价比超低的逼。 从文学馆出来,看到大兄弟正在跟门口看门的大爷攀谈,感叹他日语很牛啊。走进了一问,原来小伙子等着无聊,在附近转了一圈,赶回来问大爷有没有“一胖一帅”组合已经出馆,刚巧我们在这个时候出来,看来还是有缘人啊。于是一起原路返回长谷站。 这时已经接近下午一点左右,大兄弟和JZ都说不饿,于是我也只能饥肠辘辘的跟着往下一站走。 …… 极乐寺,是《海街》最重要的取景地之一,极乐寺车站、小小的樱桥、极乐寺内,还有之前提到的极乐洞,都在这一站附近。于是翻出剧照,逐一Cos了一遍。由于极乐寺内不允许拍照,而且我们去的时节园内都是光秃秃的枝丫,也无景可取,因此没有深逛。这一带是最能让我回到是枝裕和世界的地方,光是从高处回看极乐寺站台内的情景,就会让《海街》那明亮治愈的感觉重新满上心头。 再之后我们又坐江之电去了稻村崎海角,穿巷来到了海边,海风劲吹。老远能看到海鸟迎风展翅停在空中的景色,它们身下是波涛汹涌的南日本海,看到这骇人的海浪,也不难想到为什么《富岳三十六景》中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图》能成为传世之作。正如这幅“名所绘”中暗藏的秘密一样,我们特地到稻村崎来看海,是为了能看到富士山。当时远处的天空被大片的云浪覆盖,无法辨认,但是在云浪下仔细看,还是能看到富士山的山顶。真的是一番盛景。 稻村崎海岸的海风大到站不稳,脚底的石礁又不停打滑,我们三人分别摆拍了一通,就再也无心享受富岳山景。匆匆回去搭江之电赶往镰仓取行李。 到达鎌仓站,转入小町通,正赶上游人如织,两侧是各种工艺品商店以及各种餐饮咖啡厅,有的门店插上了日本的小国旗,这是我自踏上这个岛国后,第一次有了一丝厌恶的感觉。从小就在各种民族教育中埋下了“仇日”的情结,虽然被成长路上的阅历所稀释、化解,但终究发现那些“被培养”出来的敌意,还是浓缩在那个白底红日的标志上,生理反应似的心中不安起来,“符号”这个东西所能承载的情绪回忆实在是太强烈了……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我们在小町通内寻了一家叫“美水”的餐馆,又在看不懂的日文菜单中找到了有“大拇指”标识的套餐推荐,餐家又毫无新意的奉上了小银鱼盖饭,至此银鱼饭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完全称不上美味了。餐饱后人困马乏的不愿再走,因为取完行李还要回到鎌仓站搭江之电去下一家民宿,于是我提议打出租车来一个往返,既节省体力又节省时间,JZ自然赞成,大兄弟也无异议。于是豪迈的上了出租车。 日本的交通确实贵的吓人,从鎌仓站到民宿的往返竟然花了日币,相当于将近元人民币,这价格我从南四环都快到望京了,在日本居然也就是3公里左右的车程。也难怪王盛豪大兄弟在车里玩命自拍,看来在日本打过出租比去过镰仓大佛更值得炫耀…… 新的民宿在江之岛附近,当时在Airbnb订完房间打行程单的时候,给吓傻了。江之岛的民宿显示的是藤泽市,我心想这下完蛋了,后来才知道江之电全程30分钟,却横跨了镰仓和藤泽两市,这两个市界限模糊,基本上是一体的。 民宿主人给的行程单非常详细,按图索骥我们很顺利来到了江之岛对岸的一栋公寓楼里。之前只知道Apartment有海景,进门一看大大超出预期,至少是三室一厅的格局,最南侧客房的落地窗正对江之岛,不仅是海景房,也是岛景房。JZ眼睛大了一圈,立马开始布光摆角度开始拍照,按照景导(JZ)的要求,这是一个日常戏,就是要入画者慵懒闲适的窝在躺椅里,看着对面的海景,绝对不能表现出对这套公寓有任何惊喜甚至满意的神情。就是不能拍出这是刚进屋,要拍出好像在这住了好几个月都快住烦了的表情……丫这种如此装逼的设计,我从心里……是非常乐意配合的。 原本的计划是放下行李我们三人直接奔江之岛的,但由于在阳台抽烟的时候,居然能从屋内远眺到富士山,于是谁也不想走了。三个人在屋里闲坐到日垂西海,眼看着江之岛上灯火通明,勾出了漂亮的轮廓。歇脚、抽烟、发呆、刷微博、晒朋友圈……这些闲致的事情都做完了,实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们决定夜上江之岛,然后吃完晚饭回来睡觉。 夜晚的江之岛家家闭户,走起路来倒是安静。这里是据说是日本第二大野猫最多的地方,有真人版“猫的报恩”之称的电影《向阳处的她》取景于此,《海街日记》里的海猫食堂也在岛上,可惜晚上都寻不到了。大兄弟王盛豪买了江之岛一日券,一些收费的景点他还可以去参观,参观完还要赶回东京的酒店,于是我和JZ在岛上和他缘尽别过,下山寻食去了。 夜半居酒屋。实在吃腻了小银鱼,于是叫了碗中规中矩的拉面,但是被煎饺击中了味蕾,又多叫了一份。 比江之岛夜景更美的,是我终于可以独处一室来个安稳的好眠。 晚安,镰仓! 镰仓的一日两夜,现在回想起来遗憾颇多,镰仓号称日本近代文学之都,禅宗的故乡,源氏武士的守护地,我竟连鹤岗八幡宫都没去,长谷寺、圆觉寺、东庆寺等只能下次慢慢品味了。 查看往期: 浮游纪 《开篇》 浮游纪 《日本初感》 浮游纪 《十日(一)》 浮游纪 《鎌仓日和(上)》 苦天乐赞赏 人赞赏 长按小孩白癜风能治愈吗白癜风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