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路简介孙兆路,年生于黑龙江鹤岗,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著名艺术家(俄)油画工作室画家。油画家、版画家、书法家。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七届版画展、第六届全国美术大展并荣获优秀作品奖,广东美术馆《吞吐大荒》邀请展,纪念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中国高质书画展等大型展览,并多次获邀请赴英国、日本、香港、台湾、比利时、卢森堡、乌干达、塞内加尔、澳大利亚等国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江苏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等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八十年代末移居海南。九十年代中移居广州。 画家要靠作品说话,直接上作品 风景画部分 桦林秋响* 秘境红杉* 林海松涛* 回家的路* 雪夜*97 无垠* 小镇秋光* 冬日暖阳*97 丛林踏秋* 丛林* 桦林踏秋* 春意*97 晨曦* 初雪*97 秋到湖边* 白马秋林* 醉秋* 旷野林际* 秋山映像*97 秋染桦林* 泰加丛林* 醉美桦林* 秋之禅境* 晴空下*97 丛林踏秋·二* 林间小路* 五花秋境* 日照松林* 金色池塘* 尽染* 斜阳* 幼桦林*97 倚篱之花一* 原始松林* 林海雪途* 有积水的林路* 秋之江岸* 晴雪* 秋之熠*97 清源*97 秋晨*97 家园记忆一*97 家园记忆二*97 朱家角一*97 朱家角二*97 朱家角三*97 人体及人物部分 素描部分尽精微,致广大 孙克一位朋友介绍我结识了画家孙兆路,不但看到他的画册,还到他正在那里做高级访问学者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俄罗斯著名艺术家油画训练班上,看他在俄罗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课堂作业。面对那些画得完整精美而且幅面巨大的油画作品,呼吸着当年十分熟悉、喜欢的油彩的味道,一时间有一种心醉的感觉。孙兆路画的人体相当精彩,不但造型功底扎实.色彩感觉也很好,也看得出来他认真和投入的态度。 孙兆路是一位有才华、有理想、有毅力的画家.数十年来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克服种种困难险阻,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攀登,已经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年他在中央美院期间,得到他平素十分钦仰的罗工柳先生的指导,多年来也常去看望,得到罗老的关怀和指点,大有教益。对于每一个热爱艺术、视艺术为生命的人,一旦能够卸掉尘世杂务,忘掉一切俯首于画布画纸.心灵上得到的喜悦和满足,则非此道中人所能体会其万一的。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孙兆路这些年的努力和成绩,并不为过。 孙兆路投入油画多年,有很好的功底,他的油画技法娴熟,观察深入,色感细腻而丰富,特别留意色阶的微妙变化.局部色调分解的层次虽多,却不影响整体印象的分明。几年前,孙兆路和几位朋友到了新疆的最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湖边去写生,在那里,他们如同到了远离尘世的仙境,那里保留着原始生态的环境,没有遭到污染和破坏。为了探幽览胜,几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骑着马爬过绝陡的山坡,去到游人罕至的深山,一场突降的大雪阻挡了冒险的行程,也几乎断了归路。喀纳斯之行孙兆路有极大收获,不仅饱领自然山川的雄伟瑰丽、四时晴阴变化无穷,收集到大量的创作素材,更为重要的是,他深刻地领会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只有遵照古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即人类的行为不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人类才会从大自然受益无尽,而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因此,孙兆路对描绘自然风光不仅更为执著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影响到他油画风景的艺术追求和画风的变化。我手边有孙兆路较早在中国台湾展览的一本画集,其中有他一组《北方风景系列》作品,都是他黑龙江故乡生活场景的描绘,有情调更有感情,画得很好,只是看得出来.其风格还未能摆脱俄罗斯风景画的影响,难免小品小景的感觉。到过喀纳斯之后,孙兆路的画风为之一变。这可能是他面对如此瑰丽丰富,雄伟博大的自然景观,引起内心深刻震动的结果,也可能是画家好久以来酝酿成熟的求变理想的大胆实践.或者两者兼有的机缘巧合。总之,他的这一批喀纳斯风光之作,明显有一种雄强博大的气度和风采,是他过去的作品中所缺少的。在喀纳斯之行以后,他的艺术有一个跨越,或者说他目前的创作状态正在这样的跨越中。在他这一批大型的风景画里,我感受到画家的心态,由于大自然的激发所产生的震撼和激荡,似乎从一般的平常的唯美状态,进到一种追求崇高和雄强的境界,对于一个有理想追求的画家来说,可以称为难得的转机,此非人人可得。 孙兆路从喀纳斯回来,埋头创作,画了一批大幅风景画,几乎每一件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力求深入精到地再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生态情貌和四时交替下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力,古人说“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如此令人激动的自然胜景前,孙兆路的决心是极尽可能地精到完美的描绘和再现。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个探索.事实上,他把油画的写实功能和油彩的微妙性能发挥到力所能及的程度.并得到了成功。在这样顽强而执著的努力追求中,将会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个性。 孙兆路中秋时节去到喀纳斯,由于地势高寒,当地已是深秋景象,丛林杂树.色彩缤纷,秋水池塘,落叶片片,或宁静,或喧嚣、或丰润、或孤清,天地万物如睡如醒,令观者如醉如痴,如幻如梦。此时此刻,人与天地融为一体,同生命而共呼吸,大道同一.物我两忘。孙兆路的喀纳斯风景组画向观众传达的就是这样的信息。在一系列作品里,题为《寂静的山林》、《金色池塘》、《喀纳斯河秋韵》、《再生系列之一》和《泰加丛林》之作,被中国香港邮政公署选印了邮票,其它如《旷野林际》则入选北京国际双年展的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并被中国美协收藏。此外像描绘丛林初雪的《初雪》,《木桥晨雪》、《琼雪》、《独木小溪》等作,都因此种深秋的薄雪较难表现而较少入画,完美之作更少,孙兆路则独辟蹊径。以“极妍尽态”(借用恽南田主语)的手法表现之,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其它作品甚多,我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孙兆路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艺术才华,极好的悟性,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艺术事业的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使他达到“大器晚成”的境界。当然,我前面讲过,油画本是外来画种,要达到中国人的喜爱和艺术上的“雅俗共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就孙兆路来讲,成功固然可喜,还有更高境界待努力,还有更高的目标要登攀。孙兆路:热爱自然的现实主义画家 香港大公报记者小睿 在充斥着虚华与浮躁的当代中国油画界中,孙兆路是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坚守者,如同他在画布中一贯追求的景象,纯净的自然与和谐的社会才是其真正的向往之处。 作为一位一心创作、视艺术为生命的画家,行事低调的孙兆路鲜有接受传媒访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孙兆路感言:“在迷茫于商品经济大潮的今天,我希望通过自己作品的风格促醒彷徨的人们,中国当代美术亟唤现实主义。” 从北大荒走来的“晚成”画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孙兆路创作的连环画《冬青》和《小城春秋》就曾在全国创下行销百万册的辉煌纪录。但事实上,早年的孙兆路一直是以版画家的身份出现在艺术领域,走上油画的道路完全出于偶然。 孙兆路出生在黑龙江中俄边境线上的一个小城,年,正在下乡知青的他参加了北大荒首届版画创作班,广袤的黑土地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也正是从那时起,他醉心艺术的性格开始显现,“我总是中午不睡觉,把这点时间用来画画,常常在一个周日用一天时间来起底稿,再用接下去的每个周日来完善。”回忆起北大荒的日子,孙兆路显得难以忘怀。 不过彼时,孙兆路的音乐才能比其画艺更出众,在当地,孙是小有名气的琵琶王子,从《浏阳河》到《彝族舞曲》、《十面埋伏》,无论大弦小弦,他都演绎的嘈嘈切切,曲曲传神。说到动情处,孙兆路竟在记者面前闭起了眼,舞动手臂哼起了曲调,仿佛梦回当年,如入无人之境。 就像这些跳动的音符,改革开放后,孙兆路一跃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可原本是来“修炼”版画的他却在隔壁油画室的耳濡目染下偷偷学起了油画,在作品获得油画老师首肯后,这才真正开始踏入油画的艺术殿堂,那一年,他34岁。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入门年龄已经有些晚了,但这个坚毅的东北汉子却始终锲而不舍地默默努力着。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教授认为,孙兆路艺术成就的“大器晚成”与他的才华和极好的悟性、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健康充沛的体魄等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 喀纳斯湖归来后的画风转型 从喀纳斯归来,孙兆路埋头创作,一批大幅风景画很快跃然纸上,其画法也渐渐摆脱俄罗斯森林画派忧郁阴暗的风格,开始加入一些带有明快色彩的印像派元素,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孙氏画风”。有画界评论就认为:“由于大自然的激发所产生的震撼和激荡,似乎从一般的平常的唯美状态,进到一种追求崇高和雄强的境界,这种改变非人人可得。” 记者翻看孙兆路的《金色池塘》、《秋之禅境》、《泰加丛林》等喀纳斯系列作品时,立刻被其如梦如幻的景致所打动,秋水落叶,金黄剔透,天地万物寂落无声,高林耸天融为一体,难怪年香港邮政署会将它们选印为邮票让大家共赏。孙兆路说,我希望人们在看我画的时候就如同和自然在对话。 捍卫现实主义的中流砥柱 现实主义——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争辩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各种新思潮涌动的当下,孙兆路坚持认为,中国当代美术亟唤现实主义。他说:“为什么现在中国很多美术作品会出现没人看的懂的局面,为什么这么流行把人体作为一种行为艺术的发泄工具,为什么邪恶艺术越来越盛行……这些都应当引起美术界的警惕。” 孙兆路表示,当代艺术具有高端性,因此中国的美术不能什么都学西方,两者的物质文明程度和艺术发展程度都不一样,现阶段应该加强现实主义的推广,艺术必须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考量。 正因如此,孙兆路也从未放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近年来他在将艺术视野投向现实的同时,也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他曾说,自己是一个追求阳光的人。此番接受《大公报》访问时,他就首次向外公开了自己最新的大幅力作——《无量祈祷》: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下,66个刚刚做完法会的西藏喇嘛洋溢着喜悦的心情,他们神态各异,身后是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七彩的经幡随风飘动…… 此前,他曾画过一幅同样表现喇嘛主题的《雪域佛光》,孙兆路解释,之所以如此眷恋此类题材是因为他想以自己的切身所感、亲眼所见所闻告诉世人,今日的西藏已绝非往昔,喇嘛们爽朗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充分展现了在改革的阳光下,和谐的西藏社会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与共和国同龄的孙兆路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他告诉记者,今后几年他将继续自己走遍中国的行程,用画笔描绘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民族的历史命运,人与自然的生存状态,坚守现实主义的旗帜。 在孙兆路夫人张玉妹的眼里,自己的丈夫一直是一个无比热爱大自然的艺术家,而这其中,又与孙兆路童年在黑龙江度过的岁月有着很大关联,四季变幻的东北大地让这个孩子彻底爱上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在春风化雪的日子里,童年孙兆路常去寻找那些刚从黑土地中抽出嫩绿翠芽的幼小生命,凑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嗅着这夹杂在泥土芬芳中的绿色气息。他也喜欢在放学后躺在自家菜地上,望着满天星空,传递着自己对天地的憧憬……相信这些都奠定了他日后为何一直主要在风景画的道路上追逐。 当然,更大的转折还是要数年的新疆喀纳斯湖之行。虽然已经过去快5年,但孙兆路仍对那次震撼心灵的行程念念不忘:“想不到我们还有保存这么好的原始森林,真象走进了童话世界般的仙境。” 自此以后,孙兆路对描绘自然风光变得更为执着,他觉得,“与其让我一人被感动,不如把它留在画布上,让更多人被感动,唤起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雄伟瑰美的山河壮景在涤荡画家心灵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着他的画风,或许,这也是他经过长久酝酿后的一次成功突破。孙兆路与夫人 创作随想孙兆路窗外,都市的喧嚣如常的演泽着,室内舒伯特的小夜曲伴随着我工作的开始…… 我的画室座落在珠江白鹅潭岸边的沙面岛。巴洛克及新殖民时代风格的建筑把这个小岛装点的颇具欧陆风情。小岛的东西两端,基督教堂和圣母堂每逢星期天信徒们的唱经声随着和煦的微风洋洋洒洒非常和谐温暖。 这样迷人的环境真能使人陶醉,这样的浮华世界真能让人懒散。我也会象大多数男人一样,交朋好友,喝酒聊天,融洽于这南方的生活之夜。 然而酒肉穿肠过,绘画心中留。我常常会用自我的“定力”拔腿撤退回到画室。因为这里才是我的一方净土,是我精神的家园。古典音乐把我重新带回到优美恬静自然世界。我的风景油画系列作品就是这样不断的洗涤着我的心灵。每当这时拿起我的画笔开始我的风景绘画就会感到心情异常平静。 记得儿时的春天,细雨洒在苏醒的土地上,黑土地里萌发出植物的嫩芽,我常常会一边采摘野菜一边呼吸着泥土的芬芳。有时也会躺下来久久的望着天空,和大地的亲呢就象在母亲的怀抱,童年的我习惯于孤独的享受自然。 我童年时的家在小兴安岭的边缘。秋天里大人们去山里采摘野果,清晨天不亮就出发,我硬是跟在后面边走边睡,迷迷糊糊的走到天亮,目的地的景色让我异常兴奋。几十里的山路一点都不觉得累,且困意全消。大人们在劳动,我在林间玩耍,落满松针的地面象铺了厚厚的地毯,纯净并散发着淡淡的松香。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识别白桦树,黄菠萝树,红松,水曲柳等十几个树种。从此我爱上了大山,爱上了这个纯净的世界。 我的绘画逐渐开始成熟,还是在生产建设兵团的美术创作班。我喜欢版画,同时也更爱油画,经常是一心二用,在搞版画创作之余还会偷偷的跑回宿舍,如饥似渴的临摹当时苏联的“星火”杂志里的插图和俄罗斯风景油画的一些资料。结果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思想,是向封资修学习,为此我还做过检讨。那一时期的绘画创作单纯的自我感受是不能直接入画的,必须添加人为的因素,要加以美化。比如自然界中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要加上高压电杆并点缀一些农业机械工作场面,此时画面已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纯风景。因此被称之为“第二自然”,即理想化的表现形式。 对于纯粹的原生态自然景观的情感,是我从童年时期就生成的。我喜欢不被人为修饰过,不被打搅的自然界的角落,通过对这些局部的描写,表现出原生态景观的苍劲,雄强和壮美。对于它的表现一直是我的一个宿愿。 许多年后的一次远足探险,我到了新疆的阿勒泰山。喀纳斯湖被发掘之后,人们纷至沓来。从此这里自然景观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钱伟长先生到过这里曾经感慨这里是人间净土,人类最初的栖息地,人类美好的家园。对于这一片神奇的自然景观我抑制不了自己的创作激情,用以往画写生和小品的方法已不能表现出如此深邃的境界,于是采用大画幅及中近景构图刀笔交替的技法来表现这一独特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空间,饥理,强化画面的触摸感和震撼的视觉效果。 时下的创作环境是宽松了,画家可以毫无顾及的自我表现,不用担心别人的感受。但我是被“规矩”了的一代人,总想在自己的绘画中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情感。这种思想基础是根深蒂固的。我对当前中国油画的多元性是认同的,也非常喜欢现代艺术中的很多创意。但是对我个人而言已不想改弦易辙。我这一生能够完成自己的宿愿已属不易,要实现有自己的欣赏群体就更需努力。 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要想达到这一最高阶段是需要深厚的学养积淀和艺术造型能力才能够完成的。同时更需要生活基础。美国的安德鲁.怀斯一生在宾夕法尼亚和缅因州一带的乡村生活,他力图从最简单最平凡最直接的事物中寻找灵感,努力的表达移民的美国人根深蒂固的东西。特别是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最盛行并袭击欧洲大陆的五十年代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风景画方面,象早期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希什金,走遍俄罗斯森林大地,他笔下的每棵树都有生命甚至有自己的性格,因而被誉为“森林的歌手”。列维坦以画金色秋天著称,他笔下的金秋,用作家契柯夫的话说“甚至可以露出笑容”。这些大师们既描绘大自然的恢宏庄重,也带有诗意般的抒情性和音乐感。当人们面对这些现实主义大师们的绘画不得不被震撼,不得不去思考,是感悟还是感动? 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努力,更不要说四处观望,哪一个流派是主流,是否要走最近的途径去获取最大的利益。 “画品如人品”这是中国绘画中的古训,当今的艺术家们已经很少顾及了。在这物欲横流极尽浮夸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应该顺应潮流,但是如果能用真情实感去画,去表现你所感动的生活,必然也会感动与你情感相似的人…… 小夜曲随同我的思绪一同进入子夜,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做得更好! 兆路于沙面油画工作室.4.8孙兆路老师工作照孙兆路老师参加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和老师、领导及朋友们与冯其庸先生 向王贵忱、冯其庸两位学习鉴定碑文 向本焕长老祝寿 与廖静文先生 与靳尚谊先生 与刘大为先生 与王贵忱、王世襄先生 与导师俄罗斯著名画家波诺马廖夫 与邵大箴先生 与李天祥先生 与陈朋老师 与冯远先生 与杨之光先生 与陈丹青先生 与苗子、郁风夫妇 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伯林格夫妇 与老师吴长江(中) 与陈宜明先生 与周禹鹏先生 与叶选平先生 与范曾先生 与孙克先生 孙兆路老师部分荣誉及媒体报道 在部分作品收藏者家中或单位留念孙兆路老师作品收藏(同哪里治白癜风最好白颠风初期的图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gangzx.com/hgshj/54.html |